今天我們來聊聊蘇炳添9秒90,以下3個關于蘇炳添9秒90的觀點希望能幫助到您找到想要的體育資訊。
為您找到以下三個熱門話題
因為迄今為止除蘇炳添外沒有任何一個黃種人能在百米賽跑中突破9秒90并被承認,既然極少有人能突破這個成績,所以就被視為黃種人的極限。
蘇炳添在2021年的東京奧運會上跑出了9秒83的極限成績,成功打破了這個魔咒,他也成功成為了第一位進入奧運會百米決賽的黃種人,所以說極限并不是不能突破的。
為什么上面說到不“并被承認”,因為曾在2015年3月,在美國舉行的德克薩斯邀請賽上桐生祥秀就曾跑出了9秒87的極限成績,他正是唯一一位突破9秒90的黃種人,但此成績是在順風3.3米/秒的環(huán)境下跑出的,這個風速已經超過了國際田聯規(guī)定的2米/秒,所以被判定無效,也就是不被承認,嚴格來說還是9秒90還是沒有任何一位黃種人能達到的成績。
從基因和生理上來講,跑步的速度和基因確實有一定關系,但絕對不是決定性因素,也就是說這種微小的基因差異是可以憑借后天的訓練彌補的,除了基因還有生理上的,研究表明黑人人體構造的確占優(yōu),黑人的快肌纖維在肌肉中占比高達80%,超過白種人和黃種人的70%,擁有更好的爆發(fā)力,更適合短跑。
現在世界百米紀錄是9秒58,創(chuàng)造紀錄的仍舊是博爾特(黑人),從世界百米紀錄上看,黃種人突破世界紀錄是有點困難的,但從亞洲紀錄上來看黃種人這些年的進步是非常明顯的,從最初的黃種人不能破10的魔咒,再到如今的黃種人極限9秒90,再到蘇炳添的9秒83,也僅僅只過了幾年的時間,所以黃種人的極限絕對不是一個固定的數字,是極限也是目標,我相信在未來對黃種人這并不是一個難以企及的成績。
亞洲第一人蘇炳添的科學訓練法秘訣包括步幅變化與起跑腳的技術改進、國家隊引入國外先進的生物學專家專門給隊員做分析指導。
2015年的時候,蘇炳添調整起跑的腳,因為2014年他還沒有改起跑腳。以前是右腳在前,屬于跨欄起跑的動作。14年年底冬訓的時候把起跑的腳換了,現在是左腳在前面,跟普通的運動員一樣,沒有改之前,右腳在前的時候,14年跑100米是47步,但改了之后是48步。
國家隊引入美國運動生物力學專家拉爾夫·弗農·曼,分析出蘇炳添比理想中的模型在空中停留時間少了一拍,進而導致蘇炳添在每一步落地時,腳掌離地的高度更高,角度也更大,從而損失了一部分向前的助力,因此損失了不少速度,這成為蘇炳添難以再進步0.01秒的關鍵。而找出問題之后,蘇炳添一步步跑進了9秒90大關,也一步步地靠近奧運夢想。
蘇炳添跑出9秒83是一件令人振奮的事情
8月1日,在東京奧運會百米半決賽的賽場上,中國飛人蘇炳添跑出了創(chuàng)亞洲紀錄的9米83的出色成績位列小組第一強勢進入決賽,成為了第一位進入百米決賽的中國人。賽后,中國田徑英雄劉翔以及一眾權威媒體紛紛發(fā)文祝賀,紀念這一歷史時刻。
雖然在決賽上蘇炳添僅以9秒98的成績排名第六,沒能進一步突破自我,但他的成績已經為中國田徑乃至亞洲田徑創(chuàng)造了歷史。
回顧百米大戰(zhàn)的發(fā)展歷程,會發(fā)現這完全是一項挑戰(zhàn)人類極限的運動,冠軍長期被歐美國家壟斷,中國人乃至亞洲人在這一項運動中似乎都是以旁觀者的身份出現,中國更是從來沒有人進入過世界大賽的100米決賽。同樣的境況,還有110米欄,所以當時劉翔在雅典奧運會上的奪冠,顛覆了全世界對黃種人速度的認知,也讓中國田徑收獲了巨大的信心。
但相比110米欄的偶然性(存在欄桿,考慮的因素有更多),100米的存在似乎對“人類極限”這一詞語有著更為深刻的解讀,它不存在其他的直接障礙,比拼的只有一雙腿以及直線奔跑的速度,每一毫秒的提升都是對超越人類速度極限的詮釋。在100米的項目中,人類有史以來最快的速度是博爾特的9秒58,他也是目前唯一一個能夠跑進9秒6內的運動員。